文档作者:
陈钟洲 周大永 刘卫国 赵福全
文档来源:
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|
点 击 数:
|
更新时间: 2021年01月07日 |
|
文件大?。?806.25 KB
共6页
|
文档格式:
PDF
|
下载点数: 1 点(VIP免费) |
2011年第7期
(总第240期)
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
AGRICULTURAL EQUIPMENT&VEHICLE ENGINEERING
No.7 2011
(Totally 240)
doi:10.3969/j.issn.1673—3142.2011.07.008
侧面安全气帘的设计与开发技术
陈钟洲,周大永,刘卫国,赵福全
(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,浙江杭州31 1228)
摘要:侧面碰撞事故中头部的撞击往往会造成致命的伤害。安全气帘是专门针对头部?;さ陌踩爸?,在侧
面碰撞事故中能有效地避免乘员头部受伤或减小其受伤的程度,安全气帘的设计与研发是十分必要的。本文
总结了侧面安全气帘的设计与开发技术,其中包括: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、重点介绍了安全气帘的设
计内容和安全气帘系统的匹配方法。总结了一套安全气帘设计开发的流程。对于同类型安全气帘的开发具有
指导意义。
关键词:安全气帘;开发流程;匹配方法;侧面碰撞
中图分类号:U491.6+1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1673—3142(2011)07—0024-06
A Key Technology for Car Side Curtain Ajrb孵Development
Chen Zhongzhou,Zhou Dayong,Liu Weigno,Zhao Fuquon
(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Institute Co.Ltd.,Hangzhou 310000,China)
Abstract:Side impact collisions in the head are often causing fatal injuries,SO a curtain airbag is designed for head protection.
In side impact accidents,it con effectively prevent occupant%head injuries or reduce its level of injuries.It is necessary to
design and develop curtain airbag.In the paper,technologies of the curtain airbag'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le summarized,
including:airbag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,focusing on the design elements of curtain airbag and system's matching
method,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low of curtain airbag is summed up,and it is a gu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flne type
of curtain airbags.
Keywords:side curtainairbag;development process;matching method;side impact
0引言
在近几年公安部公布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
计年报中,侧面碰撞事故占有相当比例。以2005
年为例,侧面碰撞事故总数为177844起,占到所有
事故数的40%。侧面碰撞事故引起伤亡人数为
212422人,占到总伤亡人数的37%。如图l、图2
所示。
从图中可以看出,侧面碰撞是在我国道路上
最易发生的事故形态,也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
事故形态。所以针对侧面碰撞乘员?;さ姆治黾?研究是十分必要的。安全气帘当发生侧碰或者翻
滚事故时从顶棚内饰中展开形成像幕帘一样形态
的气袋覆盖住前后排侧围窗户,防止头部直接与
车窗框或者外部侵入物接触、撞击,在翻滚事故中
甚至可以有效防止乘员头部或身体整个越出车体
而受伤。美国的车辆事故统计表明,配备侧气帘后
收稿日期:2011-02—11
作者简介:陈钟洲(1975一),男,工程师,主要从事汽车整车安全性
能设计工作。
一24一
侧面碰撞的死亡率降低了45%,可见侧气帘在保
护侧面碰撞乘员头部伤害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。
圈1 各种形态的事故比例
图2各种形态的死亡人数比例
1侧气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
安全气帘约束系统包括气帘???、侧碰撞传
感器及ECU控制器。侧气帘??榈慕峁谷缤?所
示,主要包括:气袋、气体发生器、气体扩散管、线
束、固定片。侧碰及翻滚传感器感知事故信号。并
万方数据
陈钟洲等:侧面安全气帘的设计与开发技术2011年7月
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。电子控制单元(rcu)与其
它约束系统零部件共用ECU,增加侧面碰撞功能,
对侧面事故分析、判断、引爆气帘???。
图3气帘??樽槌?普通侧碰事故中,一般冲击车身的位置在乘
员肩部以下,对头部的伤害不是很大,一般都会小
于法规的指标,所有?;ね凡康陌踩毙Ч?不会很明显,而在侧面柱形碰撞试验中,刚性柱会
贯穿到头部以上,对侧边顶梁和窗玻璃有很大的
入侵,此时头部需要安全气帘?;さ谋匾院芡?出,相比较头胸一体的侧气囊来说,安全气帘有以
下优势:侧气囊一般装在座椅侧翼骨架上.需要向
上展开到达头部,需要避开胳膊、安全带的影响,
要求很好地控制气袋展开方向及形态,而安全气
帘从顶梁处向下展开,且展开路径中的空间很容
易到达头部和车侧围之间,所以安全气帘展开快
捷、顺利;安全气帘?;し段Ц哺乔昂笈?,甚至第
三排,即一个??橥北;じ髋懦嗽?,利用率较
高。由于覆盖在几乎整个坐舱侧面上部,加上拉带
的作用,对于柱撞时,不会存在象侧气囊那样有可
能气袋偏离头部与刚性柱而失效的风险,且这种
结构会有效“兜”住乘员,而不至于头部越过车窗,
?;じ哺乔蚬?。不会发生?;て?。
具有翻滚?;すδ艿钠?带翻滚传感器、气
袋有7s的保压能力)在翻滚事故中会提供持续的
?;?,保证人不与外物直接接触,甚至防止人越出
车体,独特的翻滚?;すδ?。安全气帘特别在柱撞
和翻滚时对头部的?;ず苡杏攀?。
2安全气帘的设计内容
2.1 安全气帘布置要求
圈4安全气帘安装图
安全气帘总成从布置位置来讲不比气帘的多
样化。其只有一种布置方式:顶棚与车身钣金间,
就像内藏式的侧气囊一样,在不爆出情况下是不
可见的(见图4)。
2,2安全气帘的固定点的设计要求
安全气帘由于长度长、?;し段Ч?,如果固定
点失效.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得安全气帘不
仅?;げ涣顺嗽?。有可能对乘员造成更大的伤害,
所以对安全气帘的安装可靠性要求要特别严格,
气帘大致固定点如图5。
圈5安全气帘固定点要求
2.3安全气帘的覆盖面积设计
设计气帘时对座椅的考虑项主要是考察其滑
轨位置,将假人放到座椅上,再调节滑轨至最前,中
间,最后,由此来确定乘员(各假^)头部位置。一般
布置气帘会优先考虑在假人头部位置设计凸起的
形状,这样有利于对乘员头部的?;??;挂刈⑶?后排中间不需要?;さ目占溆卸啻?。这部分空间是
不充气的,这样可以节省成本(参见图6、图7)。
图6乘员头部位置确定
圈7乘员头部位置凸起设计
2.4安全气帘对内饰件的设计要求
内饰板除了装饰车内外,还起到缓冲人体二
次冲击的作用,因此对内饰造型设计的同时也应
一25—
万方数据
2011年第7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
考虑强度设计。在设计安装有侧气帘的内饰板强
度时,需要兼顾气帘的展开,重点是刖B/C柱内饰
板的加强筋设计和与顶棚的重叠面设计(重叠面
的深度及宽度)。上述两个因素会影响到气帘的展
开,如果设计不当,可能会造成气帘被内饰板卡住
而无法顺利下落,或者造成内饰板脱落。内饰件不
能有尖锐的尖。以防安全气帘气袋展开时被刺破。
(见图8、图9、图10、图11)。
圈8内饰件和车身的间隙
图9内饰件加强筋的设计
图10内饰件加强筋的设计
图11内饰件加界的设计
B柱、C柱内饰与顶棚要搭接在一起,搭接长
度最多不能超过lOmm;搭界线位置不能高也不能
太低,搭界线的位置应该在导向支架下边缘的下
方lO-20mm处。顶篷内饰板做成弱化线以便于安
全气帘能顺利起爆,以防气袋展开后无法展开。
一26—
2.5安全气帘对导向件的设计要求
导向结构的角度应控制在8=100—1350范围
内,能够保证气囊起爆过程中顺利展开(图12)。
图12导向件的角度
2.6安全气帘??榈纳杓?根据安全气帘的结构,各个部分设计要求不
同。发生器:可以瞬间产生大量气体的装置,用于
气袋的充气;气袋:由高强度、可耐高温的尼龙材
料制成,充气后形成对人的缓冲;气体导管:在气
袋内部连接发生器端头。将气体快速引向气袋不
同位置;拉带:在气袋展开过程中,拉紧气帘,使
其稳定地向下展开。且展开后袋体保持一定的拉
力;固定片:不同位置的气帘与车身连接固定件。
安全气帘性能参数设计要求.气袋充满时间:
侧面需要气帘能快速反应.充满时间越短则气帘
适应不同事故情况的能力就越强。在其他参数设
计选取时更加灵活。影响充满时间的因素:发生器
压力曲线、气袋体积、发生器布置形式,导气管形
式、叠袋方式、车身分离结构的分离强度等众多因
素。气袋从开始充气到全充满(没有褶皱)的时间,
一般充满时间16~26ms;充满时的厚度:气袋充满
时各?;で暮穸?,前排是120—200mm,后排80。
150mm;气袋刚度:描述气袋软硬度在?;な奔淅?程内的表现;展开时间:指气袋从开始充气到完全
展平所需要的时间,一般为12。20ms。
气袋展开的平稳性:指各?;で?、各气室充
气展开的保持均匀、同步不发生晃动的能力。气袋
缝纫布置原则:缝纫线的设置用来控制气帘的厚
度,形成不同的气室,甚至是溢流通道。(图13为
一种气室布局设计)。需要考虑50%假人头部(图
圈1 3安全气帘气袋气室的设计
万方数据
陈钟洲等:侧面安全气帘的设计与开发技术2011年7月
13中圆圈所示)应该尽量避开缝纫线。而应处于
图中所示位置上。所说的气帘充满厚度也是指对
应假人头部位置的气袋厚度。
展开方向及展开平稳性的要求:对于相对正
面的气帘来说厚度较薄面积较大的安全气帘需在
必须的时间内以正确的姿态展开到人与车身内侧
较狭小的空间内以达到?;と说男Ч?,这就对安
全气帘的展开方向以及展开时的稳定性提出较高
的要求。展开时应该贴紧B柱垂直向下展开。各保
护区域、各气室展开时要保持同步均匀的充气、不
发生晃动。影响到气袋展开方向的因素有叠袋方
式、拉袋、车身分离导向结构等。叠袋的基本形式
有两种:Z形折和卷形叠袋方式(图14、图15)。z
形折展开阻力较小,易于展开,展开方向也较容易
控制;卷式阻力稍大,但方向性强,稳定性强,两种
可以组合成其他的十几种叠袋方式。
圈14气袋“Z”形叠袋方式
图15气袋卷形叠袋方式
拉带的设置非常有助于控制展开方向。拉带
的存在使气帘有一定的张力,对于保持住乘员,防
止乘员越过车窗也很有效。拉带的拉紧需要借助
于气袋的收缩。
2.7安全气帘的设计流程
随着CAE技术的发展,传统的基于试验的设计
开发流程已逐渐被基于CAE技术的设计开发流程
所取代,图16为基于CAE的设计开发流程。从气
袋的草图设计开始,采用CAE技术对气袋进行详细
分析和优化设计’包括:气袋容积的评估,气袋覆盖面
积的校核,气袋收缩和张力的检查展开时间的检查,
缝线形状及位置的检查。在完成优化设计后,须通过
试验对设计结果进行检验和确认,包括:气袋静态
展开试验,头部模型自由冲击试验(台架),侧面移
动壁障和侧面柱碰撞试验(实车+假人)。
气袋设计草图
建立仿真模型
●气袋体积评估
●气袋面积校棱
●收缩力和张力校核
●展开时问校棱
●气袋缝线形状和位置校核
是
设计优
]巨
改进设计建议
静态展开试验
29km/h侧面柱撞实车
碰撞试验(设计验证)
50km/h侧面移动壁障实
车碰撞试验(设计验证)
头型冲击试验
(设计验证)
选择气体发生器
头型冲击模拟和
气袋进一步优化
头型冲击试验
(设计确认)
圈16基于CAE技术的开发流程
3安全气帘系统的匹配方法
侧气帘系统匹配主要是检查:(1)不同温度条
件下气帘的展开时间及展开状况;(2)侧面加速度
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;(3)ECU控制算法;(4)系统
对乘员的?;ばЧ?。针对上述开发目标,通常需要
进行以下匹配试验。
3.1 安全气帘静态展开试验
安全气帘静态展开试验分两类:(1)单独考核
气袋的静态试验,采用头型冲击方式,见图17,可
以模拟汽车侧面撞柱环气袋置于刚性柱前,气袋
用压缩气体充气并维持不同的恒压,用自由的头
部模型以不同的速度撞击气袋,这不仅能检查气
袋的工艺,如包型、缝线强度等,而且还能测量不同
速度,不用撞击位置头部的伤害值,从而对气袋的
设计提供改进依据。(2)考核气帘??樾阅艿木蔡?展开试验,包括气体发生器的性能、气袋展开时
间、气帘与内饰配合情况等。这类考核的静态试验
方法见图18,气帘??楸匦氚沧霸诔瞪砟?,试验状
态应与实际装车时状态一致,通过高速摄像机记
录整个展开过程,用于发现和分析静态展开过程
中可能存在的问题。在设计阶段,试验通常需要考
察85℃、23‘C和一35℃3种温度状态下的静态展开
情况,到样品验收阶段,则试验样件必须先通过要
求的环境试验后,才能进行静态展开试验。
一27—
万方数据
2011年第7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
图17安全气帘静态展开示意图
图18气帘??榫蔡箍匝?3.2误用试验.
误用试验是通过一系列的坏路面道路试验,
有目的地复现可能的极端路面及汽车的野蛮操作
环境,验证汽车在各种坏路面行驶时气帘系统的
可靠性,要求控制器不允许发出点火信号,防止气
帘在上述环境下误爆。误用试验分静态误用试验
和动态误用试验两种,安全气帘误用试验矩阵见
表1、表2,全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安全气帘点爆。
表1静态误用试验矩阵
试验号试验项目说明
1 落球击打
分别从150mm和250ram高落
球击打ACU
. 锤击牵引钩&保分别锤敲前后牵引钩和前后保
。险杠险杠的左、中、右部位
4秽然蒸燃
。锤击车身
。
(车身内部敲击)
, 锤击车身
”
(车身侧围外部)
.锤击车身
。(前机舱部)
。安全鞋脚踢或
。锤击
9 猛力关门
用锤击打车向柱及ACU中央通
道、手闸、座椅滑轨等部位
用锤击B、C柱『丁锁扣及侧碰传
感器周边位置。
用锤击发动机顶部、安装支架及
正面传感器附近位置。
用脚踢保险杠、车门及地板等各
个部位。
用力关闭“四门两盖”
.,、猛力调整座位在座椅上有人和无人两种状态
?
(向后移) 下向前、后猛力调整座椅
11落重
分别用铅球从0.5ram自由跌落
驾驶员底板和乘员底板。
一28一
表2动态误用试验项目及路面特征
试囊蠹弓试验项百说明
3.3实车碰撞试验
实车侧面碰撞试验是对气帘约束系统的最终
验证和考核试验。试验内容主要为ECER95侧面
移动变形壁障50km/h(.见,图19)碰撞和EuroNCAP
侧面29km/h撞柱试验(见图20),试验采用ES2侧
万方数据
陈钟洲等:侧面安全气帘的设计与开发技术2011年7月
面碰撞假人,针对侧面气帘:首先要求在试验过程
中气帘能够正常展开,不发生内饰件脱落或将气
帘悬挂等现象;其次,从碰撞发生到气帘展开的时
间要求在5—10ms,气帘充气时间要求在20~
30ms;最后,假人头部的伤害要控制在HIC小于
800(法规要求是HIC≤1000)。
图19侧面移动变形壁障50I(m,h
图20 EuroNCAP侧面29km/h撞柱试验
4总结
侧气帘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(撞车或撞柱)时
能够非常有效地?;こ嗽蓖凡坎皇苌撕?,基于
CAE技术的侧气帘开发设计流程能够提高气帘开
发的效率和可靠性并缩短开发周期。侧气帘设计
的关键技术问题可归纳为:气帘?;で?、缝线、
拉带、内饰板、气体发生器充气管道等的设计和气
帘的匹配技术。文中所介绍的设计方法及经验可
作为参考,可以移植到新车型安全气帘产品的设
计和开发中。
参考文献
【1】王煊,李宏光,赵航.现代汽车安全【M】北京,人民交通出版社
1997.1[1】:256-272.
【2】葛如海,刘志强,陈晓东.汽车安全工程【M】.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
社.2005.9 247之80.
【3】3 GB/T 19949.2-2005道路车辆安全气囊部件【s】.中国标准化
委员会,2∞5.
【4】Narayanasamy Nirmal,Hamid Mohamed,Ma Deren,et a1.An
Integrated Testing and CAE Application Methodology forCurtain 娥Deve—lopment【c】.SAE Paper 2∞5—01--0289.
闭任水银,侧面碰撞安全气囊的模拟设计过程,世界汽车,2001
年第l期.
【6】陈晓东、朱西产、吏广奎等,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的评价与改
善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,2003.
【7】赵桂范等.汽车侧面碰撞响应与秉员?;し治觯瞪杓朴胫?造.2008.
【8】李发宗、李传志.汽车侧面碰撞假人应用分析.汽车技术,2007
(5).
【9】刘晖.代理模型方法在轿车秉员约束系统仿真优化中的应用研
究f^I].湖南大学,2008.
(上接第23页)
此模糊PID复合控制优于PID控制。所以,模糊
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。
5结论
从总体看,采用PID控制、模糊PID控制的半
主动悬架系统的性能均优于被动悬架性能:采用
模糊PID控制相比于采用PID控制,车辆行驶平
顺性以及操纵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。因此半主动
悬架系统采用模糊PID控制有更好的控制效果。
另一方面,由于非线性的存在,难以运用传动
理论进行分析,并解释为何模糊PID控制器可以
实现更好的性能。因此探索模糊PID控制器的非
线性控制特性,并找出合适的设计方法提高闭环
控制性能,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工作之一。
参考文献
【1】曾洁如,谷正气,李伟平,等.基于遗传算法的半主动悬架模糊
PID控制研究阴.汽车工程,2010(5).
【2】郑灿,赵云,陈乐生.车辆主动悬架的模糊PID控制器仿真分析
叨.福州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8(2).
【3】昊九山.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削仿真及实验研究IV].南
京:南京林业大学。2008.
【4】韩宝江,张伟,康尔良.基于MATLAB的模糊参数自整定PID
控制器的仿真研究田.黑龙江水专学报,2009(1).
【5】丁能根,余贵珍.汽车动力学及其控制【M】.哈尔滨工程大学出
版社.2009.
一29—
万方数据
注:预览效果可能会出现部分文字乱码(如口口口)、内容显示不全等问题,下载是正常的。